除夕已至,年味依然不濃。說起過年,物質越來越豐富了,年味卻漸行漸遠,越來越談。身邊朋友不斷在感嘆,眼看過年了,咋沒有一點年味?年味到底去哪兒了?我也時常感慨:過去,在等待盼望期待中,年味一天天濃郁;而今,在感嘆質疑吐糟中,年味飄忽不定。何也?我決定穿越到過去,去尋找“年味”。
久遠的未曾經(jīng)歷,只有從有記憶的70年代末去追尋吧。那時,人們的生活還很窮,物質極其匱乏,尤其是廣大農村尚處于煤油燈時代,大部分地區(qū)吃不飽,穿不暖,人們度日如年。年關即難關。大人怕過年,小孩盼過年。記得那時,每當過完正月,我和弟弟就在倒計時,盼著下一個過年。
一月月數(shù),終于盼到了臘月。于是,就開始興高采烈地一天天數(shù)。于是,年味在急切的期盼中日漸濃郁。
第一個興奮點是臘月初五,即“五豆”。勤勞的母親早幾天就在村里唯一的大石臼前排隊等候了。那是準備將泡濕的包米外層透明的皮兒一石錘一石錘舂掉。在凜冽的寒風中,短則等幾小時,長則大半天。大人們在焦急等待,孩子們在一旁玩耍。時而黎明,時而晌午,時而黃昏,時而深更半夜,才能輪到母親。在等待中我們有時躺在熱炕上已沉沉睡去,美夢中吃上了香噴噴的五豆(一種粥)了,睜開眼,口水常淌,才發(fā)覺母親才把五豆(五種料:舂去皮的包谷,浸泡好的大豆,紅小豆,四季豆,小麥)用的料備齊,準備生火熬煮。待雞叫三遍,我們兄弟姐姐們還在夢鄉(xiāng)中,母親已熬好了一大鍋五豆了,香氣開始在黑暗的窯洞里彌漫,漸漸把煤油燈味沖淡,把我們誘醒??粗⒆觽兝峭袒⒀实某韵?,母親露出疲倦而滿意的笑容才和衣睡去。那五豆的味道至今難忘。那就是山村淡淡的年味,滿村回蕩。
短短瞇一覺,當東方開始泛白,吃飽喝足的我們正欲再次鉆進熱被窩時,母親又要起床了。緊接著又要為我們的臘八面忙碌了。
第二個興奮點臘八來了。相對五豆而言,母親稍顯嫻熟而輕松。為了孩子們高興,母親也是蠻拼的。一大早起來和面、揉面、搟面,早早的一大鍋面條就做好了。拌上油潑辣子、蔥花等,吃上筋道香美的干撈面,年味又濃了一大截。
接下來,粉涮房屋、做豆腐、殺年豬、蒸饃,大人們忙得不亦樂乎。我們在期盼中迎來了第三個興奮點——臘月二十三,即“小年”。過了小年離年更近了,年味更濃了。忙碌的母親活計干的差不多了。父親該出場了。
父親不僅是家庭管理的“策劃師”,也是過年的策劃師。錢少孩子多。于是,父親開始拿出算盤算賬了。賣上半拉豬可以有一大筆收入,再賣幾只羊幾只雞又有不少收入,再把地窯里的蘿卜土豆賣些,呵呵, 今年可以過個肥年了。父親拔拉完算盤珠子,如一位賬房先生一樣,興奮地對母親說。算完收入,算支出。母親找來紙筆,父親邊想邊記:娃們的衣服、煙酒醬醋、紅糖、紅紙、花生米、水果糖、調料、人造肉、白菜、粉條,還有啥子?父親寫了半張紙?zhí)ь^問。拜年禮當、芹菜、給他爺爺奶奶燒的火紙……哦,再給你買個火車頭帽子,要帶紅五星的,好象差不多了,母親補充說。讓我再想想,年頭里莫幾個會(農村集會)了,咱不要漏項,爭取一次辦完,再給你買個紅方巾,辛苦了一年了嗎,父親提示。此時,假裝入睡卻側耳傾聽的我和弟弟總會異口同聲說:還有炮!于是,在討價還價聲中,父親總算同意給我倆買三鞭200響的,一鞭初一放,一鞭十五放,一鞭我倆分,哥哥姐姐不給買。在爭執(zhí)與商討中,父母親最后都放棄了給各自買的東西,而盡量滿足我們。
制定好賣買計劃,第二天父親天不亮就叫醒哥哥姐姐,裝上半拉豬肉、二百斤蘿卜、洋芋,拉上滿滿一架子車,牽上羊,背上干糧,向三十里開外的農集趕去。我和弟弟在家盼望,來回六十里,父親回來一般天都大黑了。
我和弟弟不停地在院畔張望,有時,盼到父親哥姐滿臉笑容而歸,頓時,歡笑撒滿窯洞。大多時侯看到羊又牽回來了,蘿卜洋芋又拉回來了,我就知道父親為了多買幾個錢,買賣沒談成,也就不敢多問。在暗自抱怨與失望中睡去。
幾經(jīng)周折,有時的確多賣了幾塊錢,有時還少賣了十幾塊錢,為了過年,父親總算給我們辦完了年貨。
零星的炮聲開始多了,年味更濃了,父親更忙了。先是給我們兄弟幾個理發(fā),接下來還要給鄰里理發(fā),緊接著要寫對聯(lián),寫完自己的寫鄰居的。父親理發(fā)寫對聯(lián)在村里儼然是“一把手”“一枝筆”。自然,那幾天家里排起了長隊,父親成了我們最崇拜的人,就連平時牛皮哄哄的村干部,此時,也遞煙端水,畢恭畢敬!我抱怨父親傻,也不知收點費,一人一毛錢,父親忙活幾天也能掙個三五十元嗎!父親總是憨厚一笑,教導我們說:鄉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的,不能見錢眼開嗎!
父親的辛勤奉獻把山村的年味扮得更濃了。穿上新衣服,跑到村里,看到家家戶戶貼的紅對聯(lián),品讀著父親的“書法”,我們走進了新年。
后來,村里通電了,年味更豐盛了。再后來,村里買了一臺12英寸的黑白電視機,全村人圍在一起看春晚,年味更華美了!而后,家里終于買了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,一家人圍在熱炕上邊包餃子邊看春晚,我覺著那就是鄉(xiāng)村最幸福美滿的“年味”。
兒時年味從臘月持續(xù)到正月,讓人回味無窮。后來,離開家鄉(xiāng),離開父母,外出求學工作,那時的年味也早已離我遠去。
追古思今,是年味遠離了我們,還是我們拋棄了年味?
年味是什么?年味是兒時母親土法榨制的麻油味!年味是兒時的五豆粥、臘八面味!年味是父親新殺的年豬味!年味是父親筆下的墨汁味!年味是我和弟弟把鞭炮拆散零個放的火藥味!年味是全村人圍在一起看首屆春晚的歡笑味!年味是坐在熱炕上吃的白面饃味!
年味并未走遠,而是我們走得太快,丟了知足常樂的心,沒了單純清靜的心,忘了回頭看看,站下等等,等上自己的靈魂,一起前行。無止境的欲望綁架著我們一路狂追,卻感嘆年味越來越淡。
放慢狂奔的腳,懷揣感恩的心。去聽,去看,去品,去贊。你看!年味并未走遠,就在我們身邊!